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货币一
元兴五年在忙碌中过去了,元兴四年秋天,大元对漠北草原发动了第二次减丁行动。随后在元兴五年春天,大元集合了两路大军十五万人对漠北草原进行了最后一战。减少了一半人口,已经处在分崩离析边缘的漠北草原根本禁受不住大元的打击,最终彻底成为了大元的国土。
大元中枢又在漠北成立了四个省的行政级别,然后就是全力经营漠北,安抚当地牧民。元兴五年就在忙碌中过去了,大元再一次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和之前的狂欢相比,大元治下的百姓似乎已经非常适应这种胜利了,当大元的军队横扫漠北,蒙古诸部族或是兵败或是投降,最终大元占领漠北的消息传到大元治下时,大元的百姓似乎都非常平静,很多人甚至都很少谈论大元伟大的胜利什么的,现在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又回到了家长里短了。
时间来到了元兴五年底,北京城中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充足的物资供应和百姓们手中多余的钱谷,让整个北京城每天都要进出上千头的猪和羊,以供北京城中百姓的消费。大元的“公务员”们此时讨论最多的就是年底会发些什么。
和百姓们的欢快相比,这些天大元中枢内阁的两位首席大学士要痛苦的多了,本以为可以好好过个年的李思温和刘全二人此时遇见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大元第一次开科取士的头甲第二名的王承乾这几天从海州回到北京城,之前的一年王承乾被户部安排到海州考察商业,这也是李忠暗中操作的。回来之后给大元中枢内阁上了一份文书,一时让崔天佑和李思温棘手不已。
因为当初在科举考试中王承乾就提出了开设钱庄控制货币的超前思维,李忠对此大为赞赏,于是就有针对地让王承乾研究大元的商业活动,于是在中枢待了一段时间的王承乾就被安排到海州实地调研了。
因为大元的商业活动主要都是集中在海州,那里海商云集,商品和钱币的流通巨大,钱庄商社云集,常驻海州的外国商人最多时就是五千多人,而且其中还不包括犹太人。于是在海州你随处可见到处都是棕色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其中以犹太人最多,其次是大食人(阿拉伯人),天竺人,然后就是欧洲人。
这些外国夷族在大元并非都是商人身份,像海州众多的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商社基层的伙计,服务于一些商社。因为这些犹太人能够来到大元就已经是万幸了,而且身上携带的钱有限,想要在海州短时间内起家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一些犹太人中的精英都是被一些大的汉人商社雇佣,所以这些人中很少有人想要单独经商的。也有一些犹太人聚集到一起,然后合资注册商社,集资购买几艘海船,然后加入海商贸易,但是这些都是非常少的行为,而且和海州“原住民”的汉人那些巨无霸级的商社相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一直限制着外来的犹太人在海州做大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传统的变通、人脉观念。犹太人来到海州之后,因为是外来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融入到中华文化中,他们手中没有过多的资源可以使用,和传统汉人商社相比根基太弱。
同时海州的犹太人组织也是一再告诫来到大元的犹太人一定要安心做事,遵守当地法律。因为大元已经接纳了他们,犹太人要感激大元的宽容和大度,要一心为大元做事,争取彻底被大元接纳,这里的彻底接纳指的是成为大元的子民。
可能在大元的其它地方对身份的感知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在海州,非大元子民缴纳的赋税是要比大元百姓经商缴纳的赋税高处很多的,而且海州是商业城市,金钱的数目都非常大,于是体现的就非常明显,这也是一些犹太人宁愿为一些大元人商社“打工”,也不愿意自己干的原因之一,高额的赋税会拿走他们利润的大半。
于是来到大元的犹太人成为大元治下最奉公守法的人了,他们每天都兢兢业业地为老板打工,而且大元的大气磅礴和汉民族的包容让这些犹太人从心中对大元也渐渐有了归属感。
在西方世界里,那里到处都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任何事情都和宗教有关,犹太人有自己的宗教,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被卷入当地的争斗中。
而且犹太人在西方是一个弱势群体,根本没有反抗的力量。但是在大元这种问题根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海州,这里遵循的是法律而不是宗教,而且大元的律法中没有宗教的因素在里面,这对于犹太人是非常兴奋的事情,大元不会因为宗教信仰歧视他们。
久而久之,在大元就形成了一些巨无霸级的汉人商社,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大元皇家商社了,这个大元皇家商社是李忠和大元的文武百官们出资成立了。聘请一位汉人商人管理,同时招募了大量的汉人和犹太人精英进来。因为财大气粗,而且精英云集,于是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大元最大的商社了。
而且大元皇家商社在李忠的指点下,实行了很多后世的先进管理理念。渐渐地很多先进管理理念和经商之道也被大元的其他商人们接受,渐渐地成为这个行业的规则。
排在第二位的商社是一个联合商社,这个商社是又益都府的商人们联合成立的,名为益都商社。
益都府是大元起家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当年红巾军打下益都府之后,李忠开始在此地尝试他心中的想法,学院和工厂的兴起都是在益都府,于是益都府的人就成为大元最早接触李忠思想的人。
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些民间的工厂主和李忠思想影响下的商人。而且这里的商人有两个最大的优势,一个是底蕴雄厚,就是人脉广,益都府是大元起家的地方,虽然现在大元的都城定在了北京,但是益都府当年作为临时都城,李忠在此多年,现在这里依然居住着大量红巾军文武官员的家眷,而且这些人多数都是参入到益都工厂经营中来。
第二个优势就是益都府附近集中了大量的工厂,而且这些年李忠也是将很多之前国营的厂矿放手民间。
益都府的商人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购买了大量的厂矿,而且受此影响又在山西和辽东响应大元政策,投资建厂,也是赚的钵满盆满。
益都府商人手中集中着大元几乎八成的民间工厂和厂矿,大元的民间商品几乎全部都是他们生产的,甚至一些军用物资也是他们生产的。
后来大元皇家商社成立,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举成为大元最大的商社。
这让益都的那些商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中新的管理模式,于是益都的商人们、工厂主们聚集到一起,一番商量之后,最终决定联合成立了益都商社,开始和大元皇家商社“叫板”了。
和大元皇家商社的开放相比,益都商社更像中华传统商社,尤其是益都商社的“高层”,他们都是传统汉人出身,一直保持和传统的经商之道。
这些人都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而且这些人也很迷信,传统的祭拜,一些忌讳的词语都是不可以出现在益都商社中的。但是随着大元皇家商社的先进管理模式被广泛使用,益都商社也开始接受这些思想。
大元皇家商社和益都商社几乎占据了大元一半的商品和贸易,其他的一些民间商社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和这两个商社相比。这些小的商社主要是新型的汉人和地主还有一些辽东的豪酋们成立的。
大元商业的大发展要归功于李忠对商业的扶持,李忠以海上贸易和工厂带动大元商业的发展,十几年的努力让大元的商业井喷式地爆发起来。
尤其是海上贸易,已经是大元的吸金桶了。大元在地里位置较南宋差的情况下后发超越,主要原因是大元海军的强大,无论南洋海盗如何横行,大元海军保持着一个奇迹般的记录,就是他们护航的商船从没有被海盗劫持过,强大的安全保证和和平地处理冲突的原则,让大元的商人们赚的睡觉都在乐。
起初还有一些南洋大盗们将目光盯上大元的海船,但是被大元海军无情的火炮全部毁灭了,之后还有一些南宋的岛国也参与到海盗中,仗着人多船多出来和大元叫板。但是结果可想而知,大元的海军虽然还没有发展到那种攻城略地,动摇一个国家政权的地步,但是在海上海战,大元海军完全可是说是无敌一般的存在,先进的火炮和火枪,优秀的军人,巨无霸级的战舰,这些都不是那些海盗和南洋的帆板船可以撼动的。
在大元,还有一类商社比较奇特,在众多商社中他们默默无闻,和普通的商社几乎一摸一样。但是他们幕后的老板身份有些特殊,这些人不是地主,也不是豪酋,而是所为的江湖中人。
李忠来到的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江湖,红巾军起家时就是靠着江湖豪杰,尤其是彭义斌和崔天佑,他们二人就是江湖中人。他二人的江湖指的就是那种江湖义气的生活方式而且。
早些年在崔天佑的家中还供奉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后来崔天佑成为丞相了,现在又是内阁首席大学士,众人整天“首相”地叫着,崔天佑也就慢慢将这些东西放弃了。
大元之下的江湖按照李忠的话来形容那真可为:“恩怨纷纷,儿女情长。”
宋金和平时期,车马行和镖局都是江湖人聚集的地方,这些人南来北往,交际广泛,彭义斌和崔天佑等人都是和这些人有来往的,他们有他们的江湖规矩,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犹如这个时代的各行各业一样都有自己的规矩。
后来蒙古人崛起,天下大乱,于是江湖又有了改变,一些豪杰开始纷纷站出来集兵筑寨,想在乱世中挣得一席之地。不是这些人有野心,而是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像最早举起反金义旗的杨安儿,当初是木材商,也是跑江湖的,还有刘全兄弟二人,也是江湖中人,李忠和彭义斌还有刘二祖郝定结拜四兄弟,也是江湖人,这个时候的江湖就是纷争和厮杀。
等到红巾军统一北方之后,江湖又有了改变,那些结寨聚兵的豪杰们大部都被红巾军收编了,最终成为大元的军人。还有一些罪大恶极的江洋大盗也都被大元无情地消灭了,现在大元治下的江湖又回归当初宋金之处的状态了。
小的三五人,大的一二百人,他们开始在大元治下从事各行各业,主要集中在镖局和车马行上。但是随着大元商业的兴起,这些人开始投入到商业中去,成立了一些商社,虽然在海州这些商社犹如沧海一粟。但是依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些商社往往都是表现两个极端,一种表现是商社中人员等级森严,办事效率高,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种是整个商社江湖义气重,不像传统的商人那般在意利润,这种商社更加看重合伙人的性格和义气。
这种商社都是经理一些南来北往的脚力活或者押镖和保护他们安危的活,所以这些商社也渐渐有了一席之地。
这些人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当年的彭义斌和崔天佑差不过,更多的时间在南来北往的路上。
他们有自己的“道上规矩”,入行也要遵循规矩办事。供奉关二爷,但是这几年下来,一些江湖人开始将李忠、彭义斌、刘二祖、郝定、崔天佑等人的雕像也摆到了案桌上供奉了起来。因为在他们心中李忠等人也是江湖出身,被认为和他们是“同道中人”。
这些人都在大元的监控之中,起初一些文人们向李忠建议将这些人抓起来,认为这些人都是不稳定的因素,整日打打杀杀的。
但是被李忠拒绝了,首先是这些人并不构成犯罪。而且李忠心目中的大元和那些文人心目中的不一样。
李忠心目中的大元是可以包容一切,并且吸纳一切的大元,让大元真正成为天朝大国,世界向往的国家。
虽然这个目标有些遥远,但是李忠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了。这个时代的江湖就和这个时代的理学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李忠没有理由去遏制这些事物的出现,更没有能力去遏制,同时李忠也不想遏制,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产物,是民族宝贵的财富。李忠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地引导这些事物的发展,让它们有意的一面更多地展示出来。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28909/15620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