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愚民
京都府衙来了新官,姓孙,约莫三十来岁,是个尖嘴猴腮的矮瘦男子。
此人之前在大秦官场上从未露过脸,一上任,让京都一干权贵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亲自任命此人的年轻帝王是何用意。
孙大人上任第一天便升堂办案,审的是无名山的灭门案。消息传出,京都再度人去楼空,全都挤在京都府衙门口,看孙大人如何审案。
孔思齐与丁铛得了消息,很早就来到京都府衙,站在最前面。有教书舍的学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站在孔思齐的身后。
啪——
惊堂木震天价响,孙大人大喝一声,命人带原告被告。
片刻,府衙官差从后堂抬出一具庞大尸体,众人定睛一看,是头狼头猴身的猴狼。神州大地常有凶兽出没,京都有专门售卖凶兽皮毛牙齿等物件的铺子,民众见怪不怪,只是奇怪这头猴狼跟案件有什么关系。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府衙官差又抬出三具尸体,正是遇害的林荷等人。
孔思齐见状,面色发白,嘴唇紧咬。自古以来,最讲究死者入土为安。林荷一家已经死了好几日,虽然天气寒冷,尸骨未曾腐烂,但日日暴尸青天白日之下,孔思齐如何不痛心疾首。
围观的民众在见到尸体抬出后一阵哗然,他们自然也懂入土为安的道理,此刻见遇害的一家三口依然躺在担架上,被一块白布盖着,连一具棺木都没有,本来对这一家三口就十分同情的京都民众,此刻越发悲悯起来,同时民众的心中渐渐升起一股怒意。
猴狼尸首和三具尸体一左一右,分列两边。孙大人派了一名仵作,下堂验明正身后,惊堂木再拍,示意民众安静下来。等人群不再吵闹,孙大人清了清嗓子,说道:“前几日京都发生了一桩灭门惨案,影响十分恶劣。对此,皇帝陛下亲自下了圣旨,一定要严查此案,严惩凶手。所幸,经过本官这几日的明察暗访,终于将凶手缉拿归案。因为这件灭门惨案没有了幸存者,也就没有原告。今日,既然京都众位百姓都在这里,那就请为这不幸的一家人做个见证,让他们在天之灵得以安息,本官在此代这一家人谢过诸位。”
说罢,孙大人起身,向门外的人群抱拳致意。
孙大人继续说道:“京都府衙早在月余以前就得到消息,无名山上时有凶兽出没,并且伤了一些人的性命。京都府衙曾派了官差上山捉拿凶兽,怎奈这出生太过狡猾,一直不见其踪影。在前几日,也就是降雪那天,凶兽突然袭击山腰那户人家,将一家三口悉数残害。那头凶兽,就是堂上这头猴狼。因此,闹得京都人心惶惶的无名山灭门案,并非是有胆大包天的凶徒犯案,而是这头畜生造的孽。案发后,本官亲自带人上山,经过几日的追剿,终于将这头畜生斩杀,以告死者的在天之灵。在此,本官宣布,无名山灭门案结案。”
惊堂木三度拍下。
人群竟然安静得落针可闻,以致于用力有些过猛的孙大人只听见嗡嗡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空气突然安静,孙大人有些慌乱。他吞了吞口水,正要开口,突然见挤在最前面的蹲在地上的一个叫花子起身,“呵”了一声,看了一眼孙大人,对着京都府衙磨损光滑的玄黑色石砖,重重吐了口浓痰,然后,转身就走。
周围的人纷纷侧目看向叫花子,但此时,谁也不觉得叫花子的行为有所粗鄙,心中反而升起一阵快意。
在叫花子走后,最前面的民众犹豫了一下,随即也学着叫花子动作,“呵”了一声,对着玄黑色的石砖,吐了同样的一口浓痰。
有人开头,人群纷纷跟上。
一口,两口,三口......
到最后,京都府衙的地砖,被京都民众的口水重重淹没。
孙大人在叫花子吐痰之后本想出声呵斥,但叫花子的那个眼神,竟然让他有些不寒而栗,只得悻悻然闭了嘴。至于后面吐痰的民众,孙大人更不敢再说半字。
大秦帝国虽然雄踞神州,天下朝服。但对于久居京都,说不定上个茅房就能遇到朝中大官,逛个妓院也能遇到当朝红人的京都百姓来说,并没有外域小国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对大秦帝国的畏惧心理。在他们眼中,京都除了居大不易,离得大秦皇宫近一点,大官多一点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近来京都中发生的两件大案,一是无名山灭门案,一是司大人擅闯御书房案,虽然京都民众对其中内详不明,但在他们心中有一杆衡量是非对错的秤。这一次,民众心中的这杆秤称出了官府的龌龊猫腻,称出了天道不公。所以,他们一口浓痰,宣泄自己心中的怒气,表达对官府的鄙夷。
千古以来,百姓都被称为愚民。
今日,这群愚民痰淹京都府衙,用最粗鄙不堪的姿势宣告:“我等是愚笨,但并不蠢。”
人群最外围有个翩翩公子,在民众痰淹京都府衙后转身离去。他不是别人,正是大秦帝国年轻的帝王。对于民众的粗鄙行为,这位年轻的帝王非但没有龙颜大怒,反而眼含笑意。
人群渐渐散光,只留下有教书舍一群人。
孔思齐面色更加白了,干裂的嘴唇有丝丝血迹。有教书舍的学子们握紧拳头,对所谓的真相满腔怒气。他们没有出声,没有吐痰,没有离去,因为,他们的先生在那里。
孔思齐推开搀扶着他的丁铛,绕过那滩浓痰,走到堂上。这位儒学世家的子弟并未行跪拜礼,甚至连躬身都未曾。他挺了挺微驼的背,直起脊梁,颤声说道:“孙大人,我是有教书舍的先生孔思齐,堂上这三具尸......尸体,是我的学生林荷和他的父母,我要带他们回家安葬,入土为安。”
孙大人憋屈得紧,正愁找不到人发泄,此时孔思齐凑了上来,他一时怒火直冒,正欲发作,旁边的师爷忙凑在他的耳朵边,一番言语,孙大人只好按捺下来,挥了挥手,让孔思齐自行处理。
孔思齐转身,面向有教书舍的学子,怒声问道:“有教书舍学子何在?”
孙大人被这一声怒喊吓了一大跳。
学子们眼含热泪,怒声应道:“在!”
孔思齐再道:“送林荷回家!”
学子们按学堂上课座位摆放顺序站立,躬身行礼,道:“是,先生!”
今日,京都大街,有百余人,老少皆有,他们皆身穿有教书舍学服,抬棺过街。
——
迎春楼夜夜笙歌,姑娘们迎来送往,热闹得紧。
姑娘们私下说体己话,都言喜欢天气冷的日子。这一来,天冷,来往的恩客身上没有怪味,姐妹们会少遭受点罪。这二来,天冷,寒夜漫漫,好歹有个人作伴,倒也好过。因此,一入了秋,迎春楼的姑娘们心思越发活络,可劲的讨好着客人。
今夜,迎春楼来了一位贵客。这位贵客没走正门,从小门入了楼,春姐亲自去迎接。
一见面,春姐指尖戳了戳这位贵客的肩头,轻声埋怨道:“哼,这好几日不见公子,怎么,今日舍得来了?”
这位贵客公子从腰间腰带摸出一锭银子,放到春姐手里,笑道:“春姐可冤枉我了,我日日夜夜都惦记着姑娘们呢,只不过这几日有事务缠身,不方便过来。”
春姐这才满脸笑容,自然不会追问这位贵客公子的所忙何事,将银子不着痕迹放进袖中,说道:“是了是了,不过这几日,姑娘们可时刻念叨着吕公子呢,就像书上说的那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呢。”
这位贵客正是吕政,当丞相吕卜知的公子。
春姐亲自领着吕政上了楼,唤了两三位姑娘前来作陪,都是迎春楼才色顶尖的几位。吕政十分满意春姐的安排,搂着几位姑娘进了房。
春姐在吕政走后,一张笑脸瞬间阴沉下来。这几日城中的灭门案她早有耳闻,尤其是对那不过九岁的少女林荷的遭遇十分同情,虽然京都府衙今日判了案子是凶兽狼猴所为,但有眼人都明了,这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吕政是迎春楼的常客,曾经对春姐提起,问迎春楼是否有不足十岁的少女,他喜好这口。因此,春节断定,林荷之死,绝对如传言中的那样,和吕政脱不了干系。
回到房中,春姐临窗而立,眼神冰冷,从袖中掏出吕政打赏的那枚银子捏在手中,灯光下,只见银色屑沫从指缝之中落出,随风飘散。
——
南镇村。
江三放下筷子,等巧儿吃完,很自觉地收拾碗筷放到木盆当中,从锅中舀了热水,洗碗。从成婚那会开始,家里的饭巧儿做,家里的碗江三洗。
洗好了碗,江三搓着手坐到火炉边,把桃花抱在怀里。南镇村虽然没有下雪,但天气已经渐渐冷了起来。巧儿在一旁缝制冬衣,针线穿过棉袄,在油灯下映出一个影子。
“桃花,你看你娘亲好不好看?”江三逗弄着桃花,问道。
桃花手里拿着江三做的小木剑,头也不抬,说道:“娘亲最好看。”
巧儿闻言一笑,说道:“桃花以后长大了,也是一个顶好看的大姑娘。”
江三斜了一下眉,说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女儿。”
炉中烧红的木炭发出“噼啪”的响声,淡蓝色的火苗往上窜着。
火苗不经意动了一下。
江三面色凝重,把桃花放到地上,对巧儿说道:“我去院中看看鸡舍关好没有,不然母鸡跑了,桃花没有鸡蛋吃了。”
巧儿点了点头。
江三轻轻把门关上,走到屋子后面,四下看了看没人,这位乡野村夫突然身形掠起,脚尖踩着枯枝消失在夜空当中。
南镇村的旁边有片竹林,竹林中有座土地庙,庙中站着两人相对而站。一人白衣飘飘,一人粗布麻衣。
粗布麻衣的江三对白衣人说道:“多年不见。”
白衣白胜说道:“多年不见。”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163506/838772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