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极品小人物 > 第096章:感动

第096章:感动


  一盘臊子面搁在炕头上,红的是臊子油、辣子油、红萝卜丁儿;绿的是飘在汤上面的蒜苗花花,也叫飘菜。


  把蒜苗择洗干净,用菜刀剁成碎花花,洒在臊子汤上面;为的是提高汤的直观感;这些都是表象,而窝在臊子汤里面的面条,才是真米实麯。


  可新娘擀的面是麦面混杂着高粱面,乡里人叫“金裹银”,意为麦面是银,高粱面是金。


  乡下人在长期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总要给食物以美好的命名;金裹银便是如此。


  可新娘擀出来的金裹银面条是麦面在外层,高粱面在里层,麦面裹着高粱面;看起来像条花裤袋,因之也叫“裹裹面”。


  陈周喜看着色泽鲜艳的臊子汤,花白相间的裹裹面,禁不住呼喊一声:“我的娘,把面能做到这个程度,真可谓超级大师!”


  瘸子爷笑笑,说:“可新娘是秦王寨数得着的能媳妇,不光做的面闻名遐迩,蒸的馍也是远近知名,要不,老九咋敢上街卖馍!”


  可新爹听瘸子爷这么来说,礼让着叫陈周喜和瘸子爷吃面,尔后问道:“陈同志,听说上头的政策有变,不再吃公共食堂;我们家才弄了些馍馍拿到集市上去卖;卖些钱,要给我大儿子娶媳妇哩;可有人说这是犯法!”


  陈周喜挑了一筷头面条正往嘴里送,听秦世亮这么来问,便把挑起来的面条放到面碗里,说:“老九哥,卖馍犯什么法?民以食为天嘛,这是老祖宗的遗训,哪个人改变得了!”


  说着,又将面条挑起来,送进嘴中,吸进肚里,道:“咱县的赵书记前几天从省上参加会议回来,说新来的省长号召全省人民生产自救,度过难关,鼓励大家搞活集市呢!”


  秦世亮见说,蹙蹙眉头道:“可我大儿子和姑娘上菜子镇卖馍,那里戴红箍子的总是追来赶去不让卖,还差点把馍篮子给收了呢!”


  “那是二球做法,极左路线!”陈周喜已经吃完一碗面,将面碗放在木盘里,看了秦世亮一眼说:“菜子镇的做法太偏激,我知道那里有好几个大工厂,工人在工厂食堂吃不饱肚子;下班后就想找个摊点买点吃的!可岐阳县的政策太左,组织红袖箍四处围剿卖馍、卖小吃的摊贩!然而物极必反,他抓的越欢,被工人们骂得越紧;小摊贩也就声东击西和红袖箍捉迷藏!这就叫群众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陈周喜说着,又端起一碗面,拿筷子在里面挑了一挑,说:“我这次下乡,就是宣传集市贸易政策来的,县委书记赵光明同志说:凌风县不搞极左,即便不要乌纱帽,也要允许群众上集市自由买卖东西……”


  瘸子爷插上话道:“赵书记是好官,从古到今,还没见过哪个朝代不让老百姓上集市做买卖的!老九,”


  瘸子爷对秦世亮喊道:“你放心大胆去卖馍,哪个敢阻拦,我和他拼命……”


  臊子面在欢快的气氛中吃完扫净,陈周喜给木盘里搁了6两粮票1块钱,说:“老九哥,这是我付的饭钱!”


  秦世亮一怔,慌忙把钱和粮票拿起来往陈周喜怀里塞,一边塞,一边说:“看这陈同志,吃顿饭给什么钱和粮票!”


  陈周喜坚持把粮票和钱放在木盘里说:“这是纪律,下乡干部在社员家中吃饭,一定要付钱和粮票的!”


  秦世亮见推脱不过,只好说:“那也不能给这么多呀!4两粮票5毛钱就行啦!你怎么给1块钱6两粮票?”


  陈周喜笑道:“之所以给1块钱、6两粮票,是因为这顿饭是臊子面;我一连吃了三大碗,应该给6两粮票1块钱……”


  秦可新看着陈周喜和他爹推来让去,不禁说道:“陈叔叔,这钱和粮票我们不能要!要是收了您的钱和粮票,那我今早上在燕子姐家吃的饭,昨晚上跟赵书记去洗澡;赵书记还送我一条内裤;今日你又把我和我姐的铺盖用自行车从县城驮回来,哪要算多少钱……”


  陈周喜哈哈大笑,说:“可新儿真会算账,这是两码子事,你不能混淆一起!”


  陈周喜说着,硬把6两粮票和1块钱塞到秦可新手中,道:“可新儿,替你爹收下粮票和钱!我上瘸子爷那里看看,咱们后会有期!”


  秦可新看着陈周喜扶起瘸子爷,一步一颠地走出门去,痴呆呆站在地上拿眼睛看着1块钱和6两粮票,不知是感动还是难受,竟然流下滚烫的泪水。


  秦可新一边流泪,一边对他爹秦世亮说:“爹,陈叔叔的6两粮票和1块钱,我要还给燕子姐,我在他们那里住了一晚上,还跟赵叔叔洗了一回澡,吃了一顿饭,都没给人家钱和粮票呢!”


  秦世亮看了儿子一眼,说:“可新说得对,6两粮票和1块钱就留给你!这陈同志也太认真了,大老远把你从县城驮回来,吃了一顿饭,还要递上钱和粮票,这样的干部真是少见……”


  从那以后,6两粮票和1块钱一直跟随着秦可新,即便修水利那么艰难的日子里,秦可新也没舍得用六两粮票和一块钱。


  秦可新想把粮票和钱还给赵小燕家,都被赵小燕和她妈魏阿姨拒绝了。


  直到现在,6两粮票和1块钱还在秦可新博古架里保存着;6两粮票和1块钱还是陈周喜当初给的那个老样子。


  当秦可新有了孙子后,他想拿出来给孙子做传统教育,没想到那狗小子,一把抓住就撕,吓得秦可新虚汗长淌,千哄万哄才用一块山楂糖换下来。


  儿子便讥笑秦可新:“爸,不要老拿你受的苦说事,你说的那些事情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听?我儿子恐怕也一样……”


  儿子一席话使秦可新心中很憋屈,心想这社会真是变了,下一代早就不把父辈们经历的苦难当作一回事!


  尽管儿子、孙子不把6两粮票和1块钱当回事,秦可新却总能通过6两粮票和1块钱,看到那时候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秦可新再也看不到类似6两粮票和1块钱那样的干群鱼水关系了,要想感同身受,只有上历史博物馆去体味……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39512/182906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