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南宋发兵
第五十章南宋发兵
临安杭州,宁宗赵扩坐在龙椅上,然后平静地说道:“吴潜,你不在嘉兴府待着,跑来临安做什么,你不知道朝廷命官在没有接到回京的文书后,是不可以擅自来到京城的吗?”
宁宗昨天接到内侍的报告,吴潜从嘉兴府来到了临安杭州,而且要面见宁宗。
赵扩听完内侍的禀报之后,也没有生气,只是说有什么事明日早朝再让吴潜禀报,然后让内侍传他口谕,训斥吴潜未经允许离开任职的嘉兴府来到临安杭州。
赵宋一朝,对文人非常宽纵,如果在明清时期出现未经诏令而擅自离开任上,来到京城的官员,一般都会被重罚。
宁宗已经习惯这种事情了,所以对吴潜只是口头地责罚了一下,吴潜也是清楚这些,所以才会做出擅自离开嘉兴府来到临安杭州的事情。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嘉定十三年任嘉兴府知府。
吴潜恭敬地回答宁宗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启奏,事关重大,臣不得不来到临安杭州面见陛下,还请陛下赎罪。”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听了吴潜的话之后,都开始在心中诋毁起吴潜来,多数人都认为吴潜年轻气盛,不知官场规矩,动不动就有什么大事要事,哪有那么多的大事要事,再说即使用也不能这么直接地说出。
宁宗赵扩也没有理会吴潜的请罪,直接说道:“有什么要事,说来听听。”
吴潜说道:“三日之前,驻守在嘉兴府的金山水师有两艘海船出海巡逻时被偷袭,两艘海船全部沉默。”
众人一听吴潜的话之后,立刻笑了起来,吴潜身边的一名官员朝吴潜说道:“吴大人,这是什么要事,再说这也不是你的职权范围的事,金山水师归殿前司统领,禀报这事的也应该是殿前司指挥使才是。”
吴潜没有理会身便的那个讥讽他的官员,然后说道:“金山水师后来出海搜救,救起了几名跳海逃生的水兵,经这几个逃生的水兵核实,击沉他们的就是山东贼首李忠的水军。”
吴潜说道这里,大堂上的百官顿时议论起来,他们知道这才是吴潜要说的事情。
李忠在山东、河北一带杀的金庭胆战心惊的事情已经传边了临安杭州,宁宗赵扩和朝中的百官都是清楚这些。
宁宗还针对李忠的事情召集百官商议了多次,但是都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办法。起初宁宗赵扩任命贾涉为淮东制置使,负责招安李忠等山东义军,但是,贾涉到任后忙了好一阵子就招降了一个李全和手下不到一万的残兵败将,而且负责联系李忠的使者还被斩了。
贾涉派出去策反彭义斌的使者被斩后,贾涉自然是不会说他要策反的事情,于是就妖魔化了一遍红巾军,将李忠的红巾军说成了一群不开化的山林土匪。
于是宋朝的百官就对红巾军的定位在土匪上,也就没有派人再去招安,而且他们认为李忠的匪军也长久不了,一群土匪会有什么出入。这也导致南宋的官员对红巾军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李忠的匪军打下了太行以东的土地,而且杀的金军闻风丧胆。
现在吴潜又提到了李忠,自然是引起了百官的议论,百官中有人建议应该联系李忠,并且授予爵位,招安李忠,扩大宋朝的疆域,但是,也有人说李忠的红巾军就是一支土匪,土匪怎么可以授予爵位,这是斯文扫地,绝不可以。
百官议论纷纷,但是都没有拿出什么主意,毕竟想要招降李忠有非常大的难度,李忠现在已经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土地,这些土地可不小,想要招安李忠,至少要给一个王之类的,才可能打动李忠。
宁宗赵扩说道:“吴爱卿怎么看此事?”
宁宗的话让议论的百官静下来了,然后都想听一听吴潜的看法,毕竟吴潜亲自来到临安杭州,一定不只有这点事情要报。
吴潜说道:“跳海逃生的水兵说,李忠贼军海船坚固,而且火器犀利,发时犹如雷霆,炮弹有二十斤重,可以轻易打破我水师舟船。”
百官听到这里都是震惊不已,很多人认为那些跳海逃生的水兵在说谎,为他们逃跑找理由。
吴潜知道身边很多人不相信这些,但是他没有解释,因为他也不太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可以发射二十斤重的铁弹。
然后吴潜说道:“臣在嘉兴的府邸中有一位从山东来的家丁,这人之前是李全军中的一个斥侯,后来李全败逃之后,他一路辗转来到了嘉兴,最后来到臣府上做事,这个人对李忠的治下非常了解。”
吴潜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宋朝对李忠治下的情况知道的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李忠对治下管理的非常严格,没有身份和路条的人在路上行走都会被抓起来盘问,一旦发现可疑人等,一律收监,细细盘查。所以红巾军治下的情况对外人来说都知之甚少。
吴潜说道:“经这人一番介绍,臣才知道,匪首李忠完全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吴潜继续说道:“李忠治下百姓丰衣足食,治安良好,几乎做到了夜不关门的地步,而且李忠非常懂得治军,手下的红巾军都是善战之师,打的金庭闻风丧胆,没用几年就占据了太行以东的全部金朝土地。李忠又在益都府建立了医学院,工匠学院,还有士官学院。”
随后,吴潜一一对这些学院的功能和作用讲解了一遍,听得众人是惊讶不已,尤其是一些文人大儒,他们当场就骂道:“斯文败类。”
这些人对于工匠和军人到学院中学习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学院就是文人墨客待的地方,应该是讨论传播圣人之言的地方,那些低贱的职业是不可以使用学院这个词的。
在宋朝,即使是军人也被这些文人当做下贱的职业,也就有了吴潜可以越过殿前司直接禀报殿前司统领的水军的事务,吴潜在大殿上指指点点,但是殿前司也不敢说什么,只有静静地听着,着充分说明了文人在南宋朝堂上的地位。
但是,那些自视清高的文人士大夫们不理解这些,朝堂上有人明白吴潜说的这些,这些人都是一些武将或者低级的官吏,他们思想也没有完全被圣人思想蒙蔽,看待一些新鲜事物时,还保持着清醒的态度,没有盲目否定。
吴潜继续说道:“陛下,早前李忠贼军一直忙于路上作战,没有精力关注水军,现在北方战事已经开始出现割据的局面,一时谁也没有吞掉对方的能力,所以李忠匪军开始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海上,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会有我朝水师舟船遇上贼水师的事情了,而且,臣断定,这种事情在未来一定会经常出现。”
吴潜最后又说道:“陛下我们对北方的贼军不是很了解,而且陛下谨记绍兴三十一年时,金帝完颜亮在胶州集结舟船千艘,水军七万,欲经海路直取我临安杭州之事,如果不是当初有魏胜等人判金,李宝指挥有方,大败金庭水师,那么当时临安很有可能就陷落敌手了。”
吴潜的最后一句话顿时引起了百官的共鸣,宋朝虽然都是文人治国,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傻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危险。
南宋从立国定都杭州之后,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一直有人提及海上安危的事情。所以南宋也是知道他们最大的威胁除了路上之外,又多了一个海上,而且海上的威胁有的时候更加恐怖,对手会不知不觉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尤其是杭州临海,海上的威胁多数都是冲着临安杭州来的,而且杭州也是万万不能有失的地方,一旦临安杭州陷落,那么南宋就可能不保了。
但是醉生梦死的临安城也是南宋赵氏和文人士大夫们不可能放弃的地方的,他们是不会同意将国都迁离杭州的。
为了应对海上的威胁,宁宗赵扩也是积极扩建水军。先后在临安杭州附近建立了三支水师,一支是金山水师,驻守在嘉兴府的金山,就是吴潜提到的水师。还有一支是澉浦水师,扎在在嘉兴府得澉浦镇。第三支水师是浙江水师,扎在在临安府境内。
宁宗成立这三支水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卫临安杭州的海上威胁,金山水师和澉浦水师同时还担负着浙西海运的安全任务,尤其是澉浦更是浙西海上航线的必经之路。浙江水师驻扎在临安府境内,就是为了防卫临安杭州的海上安全。
同时,宁宗也是扩编了水师的兵力,让临安附近的海上安全得到了保障,相对于海盗猖獗的两广和福建一带,临安杭州一带的海域还是很安全的。
吴潜说完之后,一位台鉴的官员痛心疾首地接着说道:“陛下,临安杭州背临大海,海上万万不可有失,臣不久前也是接到淮东传来的文书,李贼正在建设海州的港口,如果一旦让此贼在海州有了港口,海船从海州出发五日就可到临安,到时临安再无宁日。”
宁宗赵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听从台鉴官员的话,宁宗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君王,平日耐心地听完下面官员滔滔大论之后,就没有了下文,也不批阅表态。
但是,宁宗对台鉴官员的话一般都会做出批示,这可能是台鉴负责纠察百官过失,反应民情,所以宁宗非常重视台鉴。
但是这个时候的台鉴已经不再是当年士大夫向往的地方,而是变成了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在韩侂胄的赵汝愚争权时期,两人都是大大利用台鉴在宁宗面前打压对方,所以台鉴的官员也是良莠不齐,很多都是一些大人物的爪牙。
宁宗看着下边群起激昂的百官,然后问道台下的史弥远说道:“史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宁宗这么一问,下面激动的百官开始安静下来,他们知道史弥远在朝中的地位,什么事情没有他同意是不可能获得皇帝的同意的。
史弥远清楚现在的情形,知道不可能逆着百官的意思来,尤其是他辛辛苦苦提拔起来的一些理学文人。
史弥远是奸臣,不是权臣,他的权势是建立在宁宗赵扩信任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历朝历代的那些权臣一样,很多时候需要皇帝向他们妥协。
史弥远大奸臣一个,清楚现在朝堂上的局面,同时,他更知道宁宗皇帝有出兵的意愿,尤其是水军出兵,因为殿前司统领的三支水师都是宁宗赵扩授权建立的。宁宗自然希望他建立的水师可以打一个胜仗,提升他的文治武功的功绩。
史弥远立刻恭敬地朝宁宗说道:“陛下,早些年朝中也有人提议趁金国内乱之时攻打金朝,占据海州一带,但是,当时被臣否定了,原因就是当时北方乱贼和金朝胜负未分,我朝贸然出兵会引起金朝不满,虽然金朝乱军四起,但是贼人当时都是在金国的土地上作乱,我们派人攻打即使等于进攻金国,所以当时不能贸然出兵。但是,现在情况就不同了,金国现在已经无力收复失地,李贼已经和金国形成了对峙之势,此时我们进攻李贼的海州,金国一定不会说什么,弄不好还会配合我们。”
史弥远心中又暗骂了一遍吴潜,真是没事找事。史弥远虽然嘴上同意出兵,但是心中非常反对出兵,主要是因为他之前就是反对韩侂胄北伐的人,所以在对金的问题上,他都会选择退让。但是这个时候皇帝有意出兵,百官群情激奋,史弥远不是什么中兴名臣,只是奸臣一个,自然不会做舍命劝谏的事情。
宁宗听完史弥远的话后,犹犹豫豫地问道:“那么爱卿的意思就是同意攻打海州了?但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引起李贼的敌意,然后发兵袭扰我朝。”
宁宗优柔寡断,什么事情都没有个主意,虽然他心中此时很想出兵。
史弥远立刻说道:“现在北方已经是形成了李贼和金国的割据对峙的局面,他们北方还有蒙古人,所以不可能集中力量侵犯我朝,金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朝已经终止输送金国岁币多年,但是金国除了派人来催之外,根本没有兴兵之意,可见此时金国只能自保而已,根本无暇来犯我边关。”
“好。”宁宗高兴地说道。
然后宁宗同意了发兵攻打海州的计划,准备以水师为主,淮东宋军配合,占据海州。
一旦海州被宋朝攻下,那么临安杭州对北面山东的海上威胁就有了预警时间,而且海州也是天然良港,可以驻扎大量大型海船。
以水师为攻打主力的原因也是宁宗对宋朝的水师看好的原因,尤其是巨舰的数量众多,而且宁宗也是想表现一下他的功绩,毕竟水师史在他统治时期得到了扩编和发展。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28909/15619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