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红楼之炮灰王爷奋斗史 > 第51章 长情

第51章 长情


  宝钗本就绝色,低头抿唇一笑,霞飞双颊,清眸流盼间,双瞳如剪水,纵然看了一百遍,水汷依然会为之倾倒。

  宝钗秀脸微晕,水汷仍如呆鹅一般,长身如玉,立在窗户下。

  宝钗眸子一暗,随手抽走了水汷手里的信,关上窗户,转身回屋。

  “吱呀”一声,窗户关闭,水汷堪堪回神,恐引来旁人,手指轻轻叩着窗户,低声道自己失礼。

  然而任凭他道歉说了千百遍,宝钗只是不理他。

  又过了一会儿,莺儿进屋伺候,宝钗听外面没有了声音,想是水汷耐心耗尽,已经离开。

  宝钗梳洗过后,躺在床上,胡乱睡了一觉。

  梦里乱糟糟的,驾着祥云,游览大好河山,又瞬间跌落云头,掉在深渊。

  清早起来时,眼下有着一圈淡淡的青色。

  莺儿见了,连忙让小厨房送来刚煮好的鸡蛋,去了皮,一边询问宝钗昨夜做了何梦,一边拿着鸡蛋在她眼下滚了几滚。

  宝钗心不在焉,懒懒地应了几声。

  莺儿素来没什么城府,只道是宝钗许久不曾回家,心里一时激动,没有睡好的缘故。

  宝钗简单梳洗之后,仍让莺儿给她梳一个寻常的鬓。

  三千青丝挽起,发间没有一点装饰之物,莺儿看了看,劝道:“姑娘,这样也太素净了些。”

  “罢了。”

  宝钗从妆匣内捡起一支蝴蝶发簪,递给莺儿,道:“用这个吧。”

  忽而又瞥见进京途中薛蟠送她的那支珠钗,点点珍珠聚在一起,簇成珠花形状,旁边又用素银做出枝叶,金线勾出花蕊,下面缀着流苏,着实是个清雅的簪子。

  手指不由自主捡起珠钗,想起薛蟠曾说过的话,推度之下,这支珠钗,当是出自于水汷府上的铺子。

  耳畔响起莺儿的声音:“姑娘,这支珠钗就不错,我给您簪在鬓上吧。”

  宝钗眼神一暗,把珠钗放下,道:“流苏太长,再换一支。”

  莺儿撅起了小嘴,唠唠叨叨讲姑娘的脾气真怪,女儿家,哪有不喜欢花啊粉的?又从妆匣内捻起一根通体碧玉的翡翠玉棒,配在蝴蝶发簪左右。

  收拾完毕,宝钗去了薛母屋里说着话,没过多久,薛蟠也过来了。

  薛蟠身上带着隔夜的酒气,走路打着飘,见了宝钗,却是十分欢喜,一会儿道妹妹清减了些,一会儿问道观生活是否清苦。

  宝钗一一回答,见薛蟠这副模样,显然是做昨夜不知喝了多少,温声细语,慢慢劝解薛蟠,道:“如今我陪在公主左右,不能常伴母亲膝下,哥哥作为家中男子,多少收敛一些,莫叫母亲忧心才是。”

  薛蟠面上微红,连声说好。

  昨天水汷来荣国府,讲水晏病情来势汹汹,探春背地里哭干了眼泪,薛母也为她担忧。

  吃晚饭,带着宝钗去了王夫人屋里。

  王夫人正暗自垂泪,见她俩来了,忙让丫鬟奉茶。

  王夫人道:“探丫头是最孝顺知礼不过的,她亲娘几次三番闹事,因而我面上才不敢太过疼她。但妹妹你是知道的,我待她与宝玉是一样。”

  话音刚落,泣不成声,薛母与宝钗连忙劝慰。

  王夫人用帕子擦了泪,道:“天子赐婚,原是莫大的荣耀,我心底也为她高兴。南安太妃我也是见过的,最是和气不过的,王爷又是那般的人物,想是二公子也是不错的,我还与老祖宗言道,探丫头也算有了个好归宿,不枉她养在我膝下一场。哪曾想,又出了这种事情。”

  “探丫头是个最知事明理的,在我们面前,也不敢很哭。我夜里打发丫鬟去瞧,那个时辰了,她竟还没睡着,私底下不知哭成什么样子了!”

  宝钗听了,连连劝解,又坐了一会儿,起身告辞,说去探春那里瞧瞧。

  王夫人知她们姐妹素来交好,忍着泪,嘱咐宝钗好好开解探春,莫叫她作坏了身子。

  昨天水汷来荣国府,众姐妹得知了,也都来劝了一劝。

  黛玉劝了几句,探春知她体弱,忙让丫鬟仍将她送走。

  迎春口拙,只会道妹妹莫要太过悬心,惜春年幼,天真懵懂,更不知如何去劝。

  探春听了,心里更加难受,打发了丫鬟送走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刚绣好的喜衣,想起她往日在王府的种种,水晏待她情分,如镜花水月一般,到头来仍是一场空。

  泪水难以自制,落在衣上,砸在心上。

  听到侍书一声“宝姑娘来了”,探春忙擦了泪,强挤出三分笑,起身去迎。

  见平日里明艳照人的探春一改往日爽利,脸黄巴巴的,强颜欢笑,宝钗心中一酸,恐她看了更加难受,连忙忍住,打发了屋里的丫鬟,拉着探春的手,低声劝解。

  府上的这么多姑娘,探春与宝钗最为要好。

  除却王夫人那一层关系,宝钗的为人处世,治家才能,皆让探春拜服。

  探春搂着宝钗,话不成语,痛哭出声。

  宝钗轻轻拍着她的背,看了一眼窗外,道:“你素来聪慧,难得也“关心则乱”了。”

  探春一怔,泪眼朦胧,抬头看着宝钗。

  宝钗嫩脸微红,取来书信,塞到探春手里,小声道:“若不是因为你,我才不做这“红娘”。”

  “快打开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探春顾不得擦脸上泪花,连忙打开书信,细细翻阅。

  看了一会儿,忽然破涕而笑,道:“吓死我了,我还以为...”

  宝钗点了一下探春额头,笑道:“还以为什么?”

  探春俊脸飞红,佯怒道:“宝姐姐,你离家不过几日,怎地越发不稳重了?”

  搂着宝钗的腰,将头埋在她的胸口,道:“宝姐姐,真是太感谢你了。”

  宝钗拍着她的背,轻声道:“你我是什么情分?莫拿谢字来羞人了。”

  想了想,宝钗又道:“天家水深,他们这般做,想是也有他们的苦衷,你莫要将此事宣扬出去,坏了他们的打算。”

  探春一笑,脸上尚挂着几滴泪珠,道:“宝姐姐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是那般不知轻重吗?”

  宝钗拧了一下探春的小脸,又与她说了一会儿话,方回梨香园。

  京都远比金陵冬季寒冷。

  出了暖烘烘的屋子,呵气成霜,外面的楼台亭阁,假山花木,皆披上了一层新装。

  这种季节,宝钗越发离不了冷香丸。

  好在当年薛蟠做的丸子足够多,够她吃个几年。

  辞别了探春,宝钗又去黛玉那坐了一会儿。

  荣国府上不曾传出“金玉良缘”,宝钗待人又一向宽厚,年久日深,黛玉自然念着她的好。

  黛玉见这种天气,宝钗仍不忘来看她,黛玉心下欢喜,让丫鬟去沏了滚滚的热茶,捧来给宝钗。

  宝钗博学多才,与黛玉也能说到一块,二人越聊越投机,眼见着天色渐晚,宝钗才起身离去。

  黛玉披着衣服,要去送她。

  宝钗知她素来体弱,留她在屋里,说明日再过来陪她。

  黛玉恋恋不舍,目送宝钗离去。

  回了梨香园,并不见薛蟠,知他又与人出去取乐,宝钗眉头微皱,叫来香菱,细细嘱咐她要时常劝着点薛蟠。

  宝钗去了宫里,薛母抵不过薛蟠痴缠,这才把香菱开了脸,给薛蟠做了房里人。

  香菱心中感激宝钗待她的好,虽知薛蟠并不听自己的劝,但也连连点头,一一应下。

  自己家的兄长是什么性子,宝钗比谁都清楚,看看一旁的香菱,知道让她劝解,也是难为她了,但除她之外,旁人说的话,薛蟠更是听不进去。薛蟠新得香菱,自然喜得跟什么似的,她的话,薛蟠目前尚能听上几句,只怕时间久了,薛蟠喜新厌旧的性子上来了,又把香菱丢在一边。宝钗低声轻叹。

  冬季风寒雪重,宝钗走了一圈,难免受了一些凉气。

  回到屋中,宝钗便觉胸口有些闷,止不住低咳,叫莺儿取出冷香丸,又让厨房准备黄柏煎汤。

  小丫头捧来黄柏汤,宝钗就着冷香丸饮下。

  过了一会儿,宝钗面色渐缓,方觉咳嗽渐渐止住。

  桌上道德经绣了一半,黑字金线绕成一团。

  宝钗穿针引线,刚绣几个字,余光撇到紧闭的窗户。

  黛玉与宝玉之事,宝钗年长几岁,自然看的清楚。

  岁月无双,竹马情长,原就是最美好不过的感情。

  几夜不曾睡好,神智也有些不清,但到底是失礼了,怎能拿他二人去打趣水汷?

  眸子里的神采一暗,银针刺在指尖。

  白的手,红的血,金晃晃的线。

  宝钗无心再绣,拿帕子擦去血迹,将绣品放在一边。

  昨夜她摆了脸色,将水汷关在窗外,水汷身份贵重,金奴玉婢养出来的王爷,估计没有吃过这般的不是。水汷吃了不是,想是以后也不会再来找她。

  这样也好,夜夜来寻她,也太不成个体统。

  这样想着,身子却忍不住往窗户处走。

  打开窗户,一眼却瞧见了蹲在落满雪的花草下、遮掩着身子的水汷。

  水汷见她开窗,忙站起身过来,不想蹲的久了,摔了个大马趴。

  水汷也不顾沾了满身的雪,爬起来跑到窗下,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般,剑眉星目的神采不再,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她。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88192/454184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