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奋斗在南宋末年 > 第一百零一章 平定辽东

第一百零一章 平定辽东


  枢密院给郝定制定平定辽东的战略是围剿安抚并用,辽东除了女真人和契丹人之外,还有很多诸部族活动,只是这些诸部族多是受到女真人的欺压,生活在大山中或者密林中,肥沃的平原地带都被女真人和契丹人占据着。

  春风吹过,辽东解冻的大地开始融化,生命开始走出巢穴活动起来。辽东的春天要比河北和山东来的都晚,当河北和山东都已经春耕完毕之后,辽东的大地上的积雪才开始融化,露出了肥沃的黑土。

  辽阳是辽东的中心,被辽朝和金朝经营了三百多年,虽然辽阳不是政治中心,但是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辽阳一带也聚集了一半的辽东居民,其中以汉人为大部。

  光复二年的春天一来,红巾军就开始行动起来,一队队的红巾军和官吏们走出辽阳城,开始对辽阳附近的州县和村落部族进行核查,登记人口和田地。能够活过这个冬天的诸部族和汉人都是红巾军认为真心归降红巾军的,那些有异心的部族早就被铲除了,而且这些人主要都是集中在辽阳城中,红巾军铲除起来也方便的多。

  登记人口,划分田地和牧场,红巾军都是本着安抚诸部族为原则,并且一视同仁,所以在牧场和田地的划分上没有出现不满的声音,红巾军的官吏公正公平是一方面,同时红巾军强大的军力和他们雷厉风行的作风才是主要的因素。有一些部族想闹事,趁机多得一些土地和草场,但是都被红巾军毫不留情地全部剿灭,而且红巾军都是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男丁全部屠杀,抢走全部妇孺和牛羊。

  几个不长眼的部族被红巾军毫不留情地血腥镇压之后,一些还想着占一些小便宜的部族都收回了不安分的心,开始老老实实地在红巾军官吏划归的耕地和草场上种地和放牧了。

  辽东主要以汉人为主,汉人占领一般以上,红巾军将汉人全部迁移到了围绕着辽阳城一带的土地上耕种,这样既可以保证汉人和诸部族区分开,避免民族之间出现矛盾,同时也开始更好地巩固辽阳城。而且汉人之前在辽阳地区都是下等人,现在红巾军来了,自然是要对“自己人”更好一些,所以肥沃的土地全部划分给了汉人,然后实行郡县制。

  红巾军在汉人地区实行州县制,设置官吏,政令法令完全按照红巾军的来。但是在诸部族中实行的依然是族长制。这些部族的独立性非常大,族长依然是这个部族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为了安抚辽东,红巾军目前只能选着这样的方式,但是红巾军依然制定了一些规则给这些部族,这些规则保证这些部族之间不会发生摩擦,致使辽阳一带不稳定。更是体现红巾军身为主宰者的地位,作为“裁判”决断各部族之间的事务。

  李忠并非完全放弃对这些部族的直接统治,而是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这些部族逐渐吞并掉。

  辽东的法令中允许各族之将可以自由通婚,为了表示对诸部族的认可和安抚,郝定在李忠的要求下,纳了一个部族族长的女儿为妾。

  同时在一些交汇地区设置傕场,让各族人之间增加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之间联系到一起。

  通婚,各族之间的自由买卖,都是增进民族融合的好方法,同时红巾军对这些部族有征兵的权利。

  红巾军派出征兵的教官到各部族中,然后按照红巾军的标准挑选士兵,后期的训练和编制考核和军饷待遇完全按照红巾军的制度来,这样就避免了红巾军中出现私人军队的事情。

  这样一来,诸部族中的青年参军踊跃,他们不在像之前那样每天跟在族长后面为了族长的荣华富贵而去厮杀了。

  同时红巾军还出台政策,规定这些参军的青年可以将他们的家眷接到辽阳一带,红巾军会进行安置。这样一来更是将这些部族青年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跟着部族,好处全部都被族长和他们的家人拿走了,分给他们的只能勉强活下去,如果能够被安置到汉人那里生活,汉人的赋税低,完全可以吃饱,自己又在军中服役,军饷丰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红巾军对军人家属有着特殊的照顾,阵亡家眷的遗孤都会被红巾军抚养长大,其实更吸引这些部族勇士的是红巾军对军人妻子的管理制度,红巾军对丈夫当兵在外服役,妻子在家的这种现象,有专门的政令进行管理,对这些在家的女人监管的非常严格,让这些女人恪守妇道,照顾好孩子和老人,保证前方丈夫能够安心服役。

  诸部族中的习俗和汉人不同,这些野蛮部落中实力为王,你的一切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占据了,你的牛羊和女人。即使你回来讨要,只要实力不及对方,那么也抢不回来,只能忍着。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这些部族中,而且经常发生一些贵族们枪普通牧民的妻女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之后,这下层的牧民往往都是选择忍让。于是红巾军的政令顿时得到了这些牧民的拥护,这些部族中的男丁十人中有六七人参加了红巾军,剩下的都是一些贵族和老者了。

  一时红巾军征兵的地方场面火爆,而且红巾军有意招收大量的诸部族牧民,所以只要会骑马射箭的,身体没什么大毛病的的牧民都被录取了。

  红红火火的招兵完事之后,就是大搬家,那些被红巾军招募的牧民们欢喜地赶着牛车将家人拉到了红巾军早就为他们准备好的村落中,然后耕牛和种子都准备好了,而且也有牧场继续放牧。

  三个月下来,红巾军招募了五万多诸部族的骑兵,顿时让那些部族实力大损,当那些诸部族的族长和贵族们回过神来时,大势已去。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选择了默默接受,但是也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开始和红巾军唱起了反调,但是无情的钢刀将这些人全部解决了。

  招募了五万骑兵,还有安置了二十多万这些骑兵的家属,对红巾军的消耗巨大,北京方面向辽阳调用了三次钱粮才将这些事情安顿好。

  红巾军编练这些诸部族的骑兵时,完全按照红巾军的方式来,各队的长官都是从张青那里调拨过来的,而且选拔这些职位都是公开的比试非常公平的。

  比试的内容非常简单,骑术,战斗技巧,还有箭法,文化。一番的大练兵和比试之后,诸部族中的优秀青年被选拔出了。而且北京士官学院,就是之前的红巾军士官学院的前身,特意组织了一批教师来到辽阳城为这些部族中选拔出来的勇士上课,组织了一个临时的培训班,三个月下来,这些牧民们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同时详细地学习了红巾军中的指挥系统和各种命令术语和常用的旗语鼓声。

  前前后后将近五个月时间,兵部终于是完成了这五万骑兵的编练,终于正式成军了,然后编制到郝定手下。

  刘全和崔天佑同时松了口气,编练这五万骑兵首先不说战马和军资消耗了多少,就是安置那些骑兵的家眷都花去了红巾军大量的钱粮。

  秋高气爽的季节到了,郝定自然不会白白养着手下将近十万人的大军,郝定决定在秋收之前攻下会宁府,将东夏国的残敌全部解决,将辽东的大局稳定住。

  这个时候出兵还可以在敌人那里获得大量的补给,因为再过十几天就要秋收了,会宁府那里也粮谷满地。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势力都非常重视粮食的出产,而且女真人已经完全汉化了,很多女真人已经不习惯四处漂泊放牧的生活了,他们和汉人一样都是定居种地为主。

  郝定率领着五万人马出发了,其中四万是骑兵,只有一万步兵,同时还有三万民兵和农夫组成的后勤部队,一行将近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郝定大军一路出咸平府,然后过信州进入东夏国残军的地盘。

  当郝定的大军进入东夏国的地盘时,正好赶上秋收,三万的后勤部队开始忙碌起来,沿途地区的粮谷和牛羊全部掠走,大户地主和女真贵族一律抄没。

  当蒲鲜万奴的儿子蒲鲜仙得知郝定大军攻来时,顿时被吓的半死。蒲鲜万奴和众多蒲鲜氏的族人在辽阳被郝定杀死之后,蒲鲜氏就剩下留在会宁府的蒲鲜仙了,蒲鲜仙是蒲鲜万奴的二儿子,于是蒲鲜仙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东夏国的皇帝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东夏国只剩下一个躯壳而已,主要的兵源和钱粮的来源地辽阳失手,东夏国就再也没有中兴的根基了,于是众多女真贵族开始了众叛亲离。郝定一路上受降了大量的女真贵族,这些人此时已经别无所求了,只希望可以保住他们的小命。这些人清楚红巾军的手段,不投降的女真贵族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死,除非你是一个普通的女真牧民,并且没有做个什么对不起汉人的坏事,才勉强可以保住性命。

  ……

  会宁城外三十里的宜春县,蒲鲜仙集中了手中最后的三万人马开始进行最后的顽抗,他没有选择固守会宁府,原因很简单就是会宁府残破的城墙根本无法坚守,蒲鲜仙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殊死一搏才有生的希望。

  蒲鲜仙为了做出殊死一搏的架势,同时也是想让手下的士兵在绝望中爆发出顽强的战斗了。

  蒲鲜仙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就是将会宁府本来就残破的城墙全部拆毁,学习项羽当年的破釜沉舟之举。会宁府已经是平地了,手下三万人马的家眷全部都在里面。蒲鲜仙起初认为只要这样做,手下的士兵都会为了自己的家人拼死战斗,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而且蒲鲜仙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首先拆城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动员了十万百姓忙活了五天,只拆掉了一小段城墙,起初百姓们心中还祈祷他们的军队可以打胜仗,但是随着城墙被拆除,百姓们的心开始变凉了,最后对东夏国完全失去了信心。

  蒲鲜仙意气风发地率领着大军来到了会宁城外的宜春一带和红巾军展开决战,此时蒲鲜仙已经认为自己可以大获全胜了,只要一开战,他的手下三万人马必定会拼死厮杀,将郝定的五万人杀的大败。

  “轰隆隆。”大地在颤抖着,红巾军的五千重甲骑兵开始朝东夏国的军队发起了冲锋。全身披挂着铠甲的重甲骑兵发动起来的声势简直就像是大地在坍塌一般,巨大的声响和颤抖的大地,吓的东夏国的士兵不停地冒冷汗,躲在后面的士兵还好一些,那些处在前面的士兵就恐慌的多了,他们看着一点一点靠近的红巾军重骑兵,全身冰凉,两条腿只打颤。

  “放箭。”东夏国士兵中一个号令声响起,但是这个声音只有发出命令的人身边的人才听的到,距离稍微远一些的东夏国士兵根本没有听到,声音完全部被马蹄敲打着大地发出的声响所掩盖。

  零星的箭支开始朝红巾军的五千重甲骑兵飞去,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只有一只飞箭恰巧命中了一名重甲骑兵的战马漏在外面的眼睛上,才将这个骑兵射倒,其他的重甲骑兵没有丝毫影响,继续朝东夏国士兵冲去。

  重甲骑兵带着撼动山河一般的气势扎进了东夏国军阵的右翼,顿时血肉横飞,惨叫声不止,血雾直接撕开了东夏国军队的右翼。

  蒲鲜仙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情景,没有士气高昂的反击,他也没有看到破釜沉舟时,士兵在绝望中爆发出的勇气。

  郝定立刻又派了两万轻骑兵跟进,不一会儿,两万红巾军的轻骑兵也随着重骑兵杀入了战场,这些轻骑兵全部都是诸部族招募的勇士,这些人马上的本事自然不用说了,一路砍杀,红巾军在局面上完全处于优势很快就将东夏国的脆弱的右翼打垮。

  “陛下,启禀陛下,右翼被红巾军打垮了,现在正朝这边退下来了。”这时一个将军模样的人惊慌地跑来向蒲鲜仙禀报。此人全身铠甲大部破损,同时手臂和腿上都留着鲜血。

  蒲鲜仙当然知道东夏国的右翼溃败了,没好气的骂道:“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这时又慌慌张张地跑来一个侍卫,然后朝蒲鲜仙大声喊道:“陛下,趁着我们主力不在,红巾军偷袭了会宁府,现在已近占领了会宁府。正在多会宁府中的大臣和皇室的府邸进行屠杀呢。

  “什么?”蒲鲜仙不敢相信这一切。

  但是蒲鲜仙身边的众多将领和侍卫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换乱了起来,他们的家人可是都在会宁府中呢,这下子可是让红巾军全部给端了。

  这时东夏国败退的右翼士兵已经逃到了中军,他们身后是上万追杀的红巾军骑兵。红巾军骑兵张弓放箭,追杀着前面疯狂逃命的东夏国军队。

  “砰。”的一声,一把手铳响起,一名东夏国士兵的后背被打出了一个大窟窿。

  “啊……”的一声惨叫,一名东夏国的士兵被红巾军的钢刀砍倒,痛苦地倒在地上哀号着,不一会儿就被后面的马蹄踩死。

  ……

  前军大败,会宁府失手,愚蠢的蒲鲜仙一时被吓傻了,骑在战马上嘿嘿地傻笑。他身边的众人听到皇帝在笑,都很诧异,这样的战事陛下都可以笑起来。但是,不一会儿,大家就意识到了不对,然后好奇地看向一直都在傻笑的蒲鲜仙,但是蒲鲜仙就是在那里傻笑,而且声音也开始变大。

  “陛下疯了,陛下疯了。”这时有人察觉到了原因,开始自言自语地大喊道。

  东夏国的中军再次被炸开了锅,中军士兵的承受的底线已经到了,会宁府失手,皇帝蒲鲜仙疯了,中军的士兵开始一哄而散,纷纷逃离战场。

  会宁府的东夏国皇宫,这个临时修缮了一下的东夏国的皇宫,蒲鲜仙还没有住上一天就易主了。郝定大步走进大殿,然后径直走到了大殿北面的龙椅附近,郝定没有坐下,而是转身看向大殿中黑压压的人群,当郝定的目光扫过他们的时候,这些人胆寒地开始跪倒地上,一个个嘴中不停地说着饶命之类的话。

  郝定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年金戈铁马的女真蛮夷,灭掉北宋占据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现在已经落寞到了这种地步。郝定看着一个个脑满肠肥,穿着锦衣丝绸跪在地上的几百位女真贵族,然后说道:“你们的全部土地和财产将全部被红巾军没收,你们的家奴和妻女也会将不再属于你们,只有你们的性命,我现在给你们选择的机会,想活的起身占到大殿门外,不想活着继续留在这里。”

  郝定冰冷的声音响彻了大殿,大殿中跪着的女真地主贵族们听完郝定的话之后,心中顿时凉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都已经放弃抵抗了,可是家财和奴仆还是没有保住,更可气的是他们的妻女也不再属于他们了,那么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了。

  一些人犹豫了一会之后,起身站了起来,然后朝门外走去,这些人在家财和性命面前选择了后者。就这样不时地就有一两个人起身离开大殿,这些人来到大殿门外整齐地站成一排。

  大殿再次陷入了安静之中,郝定看着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离开,嘴角划过一抹冷笑,然后说道:“给你们活的机会你们不要,那么就不要怪我了。”

  郝定的话刚落,大殿外就冲进来了一队队红巾军士兵,这些红巾军士兵拖着跪在地上的人就往外捞。

  大殿中顿时一片混乱,被拽走的人拼命挣扎着,他们只是在有点舍不得家财,所以就犹豫了一下,但是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红巾军做事如此利索,将他们侥幸的心理侧地击碎。

  有人哭喊着饶命,有人咒骂着,但是片刻之后,发出这些声音的头颅都离开了他们的身体,站在大殿外的那些早前离开的人们看着大殿外的一个一个人头落地的场面吓的全身颤抖,一些胆小的人直接晕过去了。

  处理完会宁府的事情之后,郝定又陆续剿灭了大量负隅顽抗的地主武装和女真残敌,同时也招抚了大量部族,辽东遂平。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28909/156196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