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海上贸易
第四十七章海上贸易
以赛亚伯林激动地答应了李忠的提议,他知道这是实现他自己的理想和犹太民族理想的机会。
李忠的意思就是让以赛亚伯林担任他们和印度洋一带国家的中间人,红巾军开始做海上贸易,以赛亚伯林他们中间人会获得一小部分利润,虽然利润不是很多,但是风险全部由红巾军承担,这让以赛亚伯林非常心动。
以赛亚伯林清楚红巾军的实力,尤其是海船,以赛亚伯林清楚红巾军的海船航行到印度洋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海船,那么海上贸易就是巨大的吸金洞。
李忠又为红巾军的海上贸易定了准则,就是以出口为主,不会进口高价物资,海船返航时,可以采购一些当地的特产,或者可以收集一些书籍之类的,同时可以带回一些工匠学者。李忠可不会像南宋政府那样,每年从印度洋和南洋进口大量的象牙,犀角,珊瑚,香料的奢侈品,花掉大量的金银。
李忠的这个海上贸易的利润要比南宋的还要大,首先是他直接略过了中间人倒手的一步,直接将商品运到印度洋,虽然会给以赛亚伯林一些利润,但是这些都是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忠会派人负责货物的出售和钱款的管理,以赛亚伯林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如果他一点风险都没有,光靠一张嘴就拿走大部分的利润是不可能。
李忠随后又和崔天佑和张涛商量了一下这个海上贸易还有什么问题。
张涛就直言这段航行太远,尤其是从东海到南海,中间只有一个琉球可以补给,所以海船出发前需要携带大量的淡水和食物。进入南海之后就会好很多,南洋有很多国家,都可以获得补给。
李忠知道这条海上航线非常艰辛,但是他还是坚持走下去,即使船队一年才能往返一次,但是这样可以训练出优秀的水手和水兵,对红巾军海军的发展有好处。
李忠还批准了在海州修建新码头,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这样可以缩短海船的航行距离。同时命令张涛在不引起南宋反弹的情况下,在南宋沿海一带寻找一个适合的海岛建立一个补给站,这样就可以为海船在进入南洋之前有了一个补充淡水和食物的地方。
同时李忠也是去信杨友,让杨友协助办成此事,因为这件事要想办成,必须要买通很多当地官员,尤其是一些武将,所以,需要杨友的帮助。
李忠将海上贸易主要的两种商品都准备好了,一种是陶瓷,一种是丝绸,这两种物品在红巾军治下的山东都有出产,而且都是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
在山东淄州,就是以出产陶瓷何丝绸文明,尤其是陶瓷最富盛名,著名的青瓷就是在淄州烧制的,李忠又将烧制青瓷的作坊都重新建了起来,青瓷已经开始出产,而且有一部分已经卖到了南宋。
宋氏南迁之后,中国北方的几大名窑相继落入金人统治下,一直是赵氏皇室御用的青瓷就消失在了宋氏的殿宇中,直到一年前,李忠给杨友送去了一船的青瓷。杨友通过一些周密的安排,然后在他建立的拍卖场上让这些青瓷突然出现,立刻引起了南宋士大夫和文人的震撼。
一连拍卖出了数个新高的记录,最后宁宗赵扩也命人拿着内府的储蓄出面买了数件青瓷。一些士大夫抱着青瓷激动地哭出来,甚至很多南宋的“愤青”又开始言论北伐。
淄州也出产丝绸,而且是北方丝绸出场的中心,历史要远远早于中国南方。
宋氏在南迁之后和金朝签订的和约中,金庭向南宋提出岁币中丝绸的部分,但是被南宋拒绝了。因为当时丝绸的出产就在北方的淄州,南方根本没有丝绸的生产。南方丝绸的发展都是宋氏南迁之后开始兴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士族文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大,但是北方的丝绸又运不过来,所以就刺激了南方丝绸的发展。
女真人当时还不知道他们占领的山东一带就是出产丝绸的中心,于是愚蠢地提出想南宋索要丝绸,他们可能认为如此精美的丝织品一定是有天堂之称的江南才有。
这两种商品是这个时代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除了这两种商品外还有茶叶,茶叶山东也有种植,所以李忠现在根本不缺商品,他想在缺少渠道将这些商品卖到海外去。
李忠计划未来几年海军以海上贸易为主,等过几年,北方的战事有了定局之后,再开始大力发展海军,攻占琉球,然后彻底垄断海上贸易。
但是,李忠清楚北方的战事一时半伙不会有结果,在河北金朝只剩下两个地主武装,一个是占据真定府的武仙,一个是占据易州一带的靖安民,这两个地主武装是河北最强的两个武装,他们手下人马不下五万,而且在战斗力上丝毫不逊色张甫的张家军。
李忠暂时没有计划攻打这两个地主武装,大兴府的木华黎才是红巾军最大的威胁,尤其是成吉思汗还没有出现,李忠清楚铁木真手下的十万蒙古铁骑才是红巾军最大的威胁,只有打败蒙古人才可能彻底占据河北。
李忠给红巾军在河北制定的战略就是将蒙古人重创,然后赶回草原去,让蒙古人几年内对中原没有太多的威胁,这样就可以让红巾军腾出主力攻略南方,但是在这之前还要先将金朝解决掉,千疮百孔的金庭前几天派人来到益都和李忠和谈,准备承认李忠的势力。
李忠知道现在金朝的日子是最难过的,虽然和女真人是死敌,但是李忠依然派出周洋和金朝的使者开始谈判,首先看看金朝对他的态度再说。
以赛亚伯林来山东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和李忠谈完正事之后,就被安排到驿馆中。
和以赛亚伯林一起来的四人听了李忠的提议,这四人还没有等以赛亚伯林说完,就答应下来了,而且满是欢喜。他们清楚现在犹太人的处境,西方世界中宗教之间的仇恨非常深,完全不可能和平相处,如果真的可以在中国找到一块安居的土地,那么他们和中国人之间一定不会出现宗教上的冲突,也不会招来大屠杀。
以赛亚伯林一行五人中,就他对中国最了解,当年他就是为一位阿拉伯商人管理账目,多次来到中国,所以也学会了汉语。另外四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自然是以以赛亚伯林为首,所以李忠召见他们时,众人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以赛亚伯林为代表去觐见这位伟大的领主。
五人在驿馆中度过了一个欢快的中国春节,然后就被允许去陈家岛,准备天气转暖后的第一次海上贸易。
从益都府到陈家岛的这段路走下来之后,以赛亚伯林等人更是坚信了他们的选择,一路上他们看见的都是忙碌的农民和一队队整齐的士兵,他们知道李忠是一位实力强大的领主,他的土地足可以和西方的一些国家相比。坚定他们信心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看见了李总手中强大的军队。
当红巾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以赛亚伯林被深深震慑到了,以赛亚伯林相信他看见的军队是这个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每一个红巾军士兵都是杀气腾腾。
以赛亚伯林见过罗马教皇的十字军,还有阿拉伯人的军队,这些军人虽然看上去也是魁梧威猛的感觉,但是这些军队缺少红巾军这种团队意识的训练,所以要是和红巾军交起手来,以赛亚伯林相信他们完全不是红巾军的对手,而且以赛亚柏林打心底不喜欢那种被宗教名义武装的军队。
而且他还看见了很多红巾军士兵手中拿着奇特的武器,而且装备这些武器的士兵看上去要比其他红巾军更优秀。
以赛亚伯林猜测这些应该是李忠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了。
以赛亚伯林一行人来到了陈家岛,当他们看见陈家岛全景之后,心中更加激动。
陈家岛就是后世的青岛一带
陈家岛现在已经有十万人在这里定居,他们都是海军的家眷和船匠和他们的家属,还有海军学院的学员。
以赛亚伯林对陈家岛非常满意,他心中默默祈求,将来要是犹太人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港口定居的话,那对于漂泊在各地的犹太人是最大的恩赐。
但是,以赛亚伯林清楚陈家岛是不可能了,这个港口实在是太完美了,所以李忠不可能将这里划给犹太人,而且他清楚要想让李忠划给他们一个好的地方是需要他们付出相应的回报的,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更没有不劳而获的,这些都是犹太人的教育中从幼儿时期就被灌输到他们思想里的。
以赛亚伯林要在陈家岛协助李忠派来的官员向船上转载货物和淡水食物,而且还要协助海军军官绘制印度洋的海图,他知道未来两个多月都会很忙碌,他们要为第一次的远航做足准备。这是一趟非常危险的冒险,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利润。
以赛亚伯林这几天也是看到了从淄州运来的陶瓷和丝绸,当他们看见红巾军的士兵将这些东西随意地堆放到地上,一堆堆的陶瓷和丝绸被像粮食一样随意地堆成堆,以赛亚伯林看的目瞪口呆,他知道这些东西如果运到阿拉伯世界之后,都是同样体积的金子啊。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28909/15619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