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奋斗在南宋末年 > 第三十八章 杨友

第三十八章 杨友


  第三十八章杨友

  红巾军攻占了河间府之后,同年低又将金朝在太行山以东到大名府之间的势力全部清除之后,李忠就命令红巾军开始休整过年,并且准备明年春耕时节的军屯,同时维持新占领州县的治安,等带官吏的接收。

  李忠非常重视农耕,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因,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更不要说什么后世的小康社会了。

  一但有什么自然灾害出现,那么,在这个时代都是会死上成千上万的人,或者更多。尤其是旱灾和洪灾,一个州县全部饿死的都有。

  李忠也是在年底制定了军屯管理政策,李忠要完善这个时代的军户制,将百姓按照从事的行业不同而对其授予不同的户籍。

  这种制度是在元朝时期才真正地完善的,这是一种对百姓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可以保证各行各业的发展。

  但是元明清三朝这么做的初衷都是加强对百姓的监管,所以这种制度就出现了诸多的弊端,最严重的弊端就是导致各行各业中的人员良莠不齐。第一代人可能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他们的后代就不一定还有父辈的技艺了。

  这方面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军户,明朝军户最终落寞到和百姓没有区别了,清朝的八旗军最后更是毫无战斗力。

  李忠的军户制度制定的初衷是解决红巾军将士服役期间家人妻女的问题,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种便利的交通,所以一个男丁参军之后,很多年都无法回家,即使军中给他放假,他也不一定能够回的去,所以在家的妻儿就是一大问题。

  李忠制定的军户制度,首先是将军队划分,分为常备军和守备军两种,红巾军现在这二十万的编制中有十五万是常备军,守备军就五万左右,随着红巾军的地盘逐渐地扩大,守备军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红巾军的招兵依然是统一进行,无论是什么兵种,都是由程福负责的红巾军新兵教官营负责招募,统一训练。然后再根据各军的需求分派到各军中,守备军主要驻扎在州县的城池中。

  新的军户制度规定守备军在服役地方的军队中可以将家属带去,地方官府将会安置这些随军家属,守备军一般不会离开所在的州县,他们的家属会被安置到所在的州县,这样就保证了军队的稳定,等到这些守备军士兵服役期满时就可以直接落户所在的州县。

  守备军的这种制度是非常稳定的服役制度,首先是守备军的军饷地,养活一家人有些困难,但是守备军的危险性较小,他们安稳,所以守备军就划归了大量的军屯区,他们的家人带过去之后也可以安置在军屯中劳作,这是稳定地方最好的一种方式。

  常备军就没有这样的政策了,但是,常备军的军饷高,而且李忠规定了常备军的服役期限,在服役期限满了之后,愿意留在军中的可以继续服役,不愿意留在军中的就可以回家了,而且官府会妥善安置这些退伍的军人。

  而且现在红巾军治下的征兵已经非常完善了,李忠的常备军军户规定男子在军中服役时,在家的妻子必须恪守妇道,不许做出出轨不洁之事,而且随着红巾军兵源管理的完善,常备军的家眷都会被登记在册,然后以公文的形式传令到他们家眷所在的州县,官府会根据这些信息,按照规定,定期对这些士兵的妻子进行调查,查看她们是否有出轨的行为。这样可以保证前方将士安心服役。不用担心自己的妻子在他服役时和别的男人好上,一旦发现有不轨的行为,立刻处以非常严实的惩罚。

  这是对一个男人最好的回报,男人在外面拼杀,回到家中,妻子完好无损地等在那里。

  红巾军治下的法律非常严格,每一条律法都是用白话文书写,内容清清楚楚,而且每条法律的下面都写明了触犯这条法律之后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李忠对官员的管路也是一样,官员的不作为或者贪污腐败都有明确的惩罚条令,什么样的过失或者罪行都有明确地惩罚措施。

  现在红巾军治下的州府中的一把手还是政法一起挑,李忠很想将行政和法律分开,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首先是他缺人,李忠没有那么多人可以用在地方管理上,李忠将大部分的人都用到了红巾军上。

  而且,现在红巾军治下的行政非常清廉,整个官员队伍都是保持着廉洁的作风,主要是这些官员很多都是红巾军中的老兵,在益都学院中学习考试合格后被分到各地担任官吏,这些人对李忠忠心耿耿,每一条政令传下来,这些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现在对官吏的监察就是派人下去到各个州县中调查,查看红巾军的政令的执行情况,官员的家产等,还有就是官员对法律条文的熟知程度等。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考评制度。

  随着红巾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官员也是越来越多,在大幅度提升官员待遇的同时,李忠也开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员管理考核制度。

  随着李忠的一道道政令的发布,红巾军军中又开始了各种变动,但是,这些变动都是对普通士兵有利的,所以被广大的基层士兵热情拥护。

  同时李忠开始着手建立驿站,准备将来每一个县镇都有驿站,这个时代的驿站主要服务的还是官府的差事。

  李忠准备将驿站的功能更大化,也就是民间也可以使用驿站,尤其是民间的人员流动和货物运送都可以使用驿站,只要上交合适费用就可以。

  李忠的驿站是结合了后世物流和客运的功能,同时也加上了书信往来的功能。这个时代只有官府才有能力建立这样的驿站,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李忠规划这些驿站也可以安置大量的退伍军人,他们的家人也可以被一同安置在驿站一带,这些驿站都是统一管理,人员都是按月发放钱粮。尤其是可以安置一些伤残的退伍军人,让他们驾马赶车,同时家眷安置在驿站附近耕种或者劳作,可以让他们的生机的到保障。

  ……

  临安杭州,现在已经是年底,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在杭州的一处府院中,杨友正在书房看书,书房非常简单,而且没有任何名贵字画之类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典籍。

  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地打开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走了进来,女子一身青袄罗裙,头发只是简单地盘起来,没有任何头饰,女子身后还跟着一位壮汉,壮汉虎目阔脸,身着灰布棉袍。

  女子看见杨友,然后柔声地说道:“公子,安源车马行的魏掌柜来访。”说完女子恭敬地让开,然后让壮汉进来。

  杨友热情地站起来,然后示意魏掌柜坐下,然后两人就闲聊了起来。

  不一会儿,女子为两人端来了一壶茶,然后就离开了。

  魏掌柜是安源车马行的大掌柜,杨友府上的常客,于是杨友就通知下人,以后魏掌柜来了,不用通报,直接领进书房。

  女子离开后,两人的闲话也是立刻停止了,魏通掌柜立刻说道:“北面有书信过来。”

  说完之后,立刻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杨友。

  杨友也是急忙接过信件,没有说任何话,检查了一下书信的火漆之后,发现完好无损,就打开了书信。

  魏通也没有打扰看信的杨友,安源车马行是红巾军在临安的情报点,魏通和手下二十多人都是情报人员,魏通是二级情报人员,也是红巾军中等级较高的情报人员了,可以接触到一些机密,在临安杭州,红巾军的总负责人是杨友。

  杨友看完书信之后,激动地说了一声:“好。”

  然后将手中的书信随手扔到身边的火盆中,看着书信完全烧没之后才抬头。

  一旁的魏通也是一脸激动,但是他知道自己级别没有杨友高,有些事情是不能被告知的。从杨友的反应就知道一定是好事,但是也不敢过多地问。

  杨友看着魏通激动的表情,然后说道:“是好消息,告诉你也无妨。”

  魏通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杨友然后说道:“我们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河间府,同时太行山以东也全部都是我们的地盘了。金朝的河北只剩下河间府西面的几块孤零零的州县了,夹在我们和蒙古鞑子中间。”

  听了杨友的话,魏通更加激动了,红巾军的一次一次胜利自然是让他们欢喜不已,红巾军的强大就是他们最大的后盾。杨友随后又听了一会魏通回报的事情,然后交代了几句,之后魏通就离开了

  ……

  夜晚,杨友静静地躺在床上,喘着粗气,身边的美女苗苗更是一脸绯红,呼吸也是不稳。

  苗苗是临安杭州春园坊的头牌花魁,被杨友当年给包下了,久而久之,杨有发现这个苗苗不仅是完身,而且很对杨友的心意,于是就将她赎身了。

  苗苗就留在了杨友的身边,她也非常想找一个依靠,也是真心伺候着杨友。

  苗苗睁开有些迷离的眼睛,然后柔声说道:“公子是有什么喜事吗?今晚怎么高兴,折磨的苗苗都动不了了。”

  杨友伸手将怀中的美人揽在怀中,然后说道:“那是一定的,想知道吗?”

  苗苗立刻低下头,然后说道:“公子是做大事的人,苗苗只要能够留在公子身边伺候公子便自足了,其它的什么都不想知道。”

  苗苗出身青楼,见过各色的男人,也就练出了一份看人的眼力,她来到杨友身边已经三年多了,每天都在一张床上,对杨友自然是非常了解,知道杨友绝不是表面的样子,身后也一定有她不知道的秘密。

  但是,苗苗知道这些都不是她关心的,她只要留在杨友身边就知足了。

  “那你想不想知道我的身份?”说完,杨友又将美人抱到了他的身上,对视着苗苗的大眼睛。

  苗苗心中发虚,不知道杨友问这个干什么,是不是她又做错了什么,然后胆怯地说道:“苗苗知道公子是正人君子,不是那些整日在瓦子里混的那种人。”

  “那你就说说,你认为我是什么人?”杨友微笑着看着身上的美人,没有责怪的意思,同时双手也是挑逗了一番身上光滑的玉体。

  苗苗被杨友这么一弄,身体也是有了反应,看见杨友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心中也是微微松了口气,然后将她的猜测全部说了出来,苗苗知道杨友不喜欢隐瞒和说谎,索性就将她的猜测全部说出来。

  苗苗说道:“苗苗猜公子可能是来自北面的义军。”

  苗苗将她的猜测大胆地说了出来,心理却是碰碰乱跳,由于胸口紧贴着杨友的身上,杨友也是自然感觉到了她的激烈的心跳。

  杨友在她胸前摸了摸,弄到苗苗更加娇羞起来,然后杨友说道:“你是怎么猜到的?”

  杨友的回到也是给了苗苗一个肯定的回复。

  然后苗苗说道:“之前还没有跟随公子时,苗苗就听说北面的金朝有义军起义,久而久之,来往的江湖人都在谈论这些义军的事情,苗苗就对义军有了一点了解,知道义军勤俭,都是贫苦百姓的军队。”

  江湖上的人南来北往,自然是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山东义军四起,自然是他们热议的话题了,而且这些江湖上的人也都是青楼酒坊的常客,苗苗接触的多。

  苗苗然后说道:“公子虽然是一注千金,在外面也是阔绰的很,但是,回到家中的公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平日三餐都是粗擦淡饭,茶酒都是在有客人的时候才会使用。苗苗猜测公子一定是那些义军,否则也不会如此节俭。”

  杨友听完怀中美人的话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今天收到统领的信,信中说红巾军已经打下了河间府,和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我看后高兴极了。但是,你知道这是怎么打下来的吗?”

  杨友看着有点迷糊的苗苗,大手也是从苗苗胸前的樱桃上拿开,然后继续说道:“二十万军队,不仅要让他们吃饱,还要让他们有武器,有铠甲,有治伤口的草药,这都是钱。统领每日只吃两餐,每餐吃的都是粗茶淡饭,而且十几天才会吃一次肉,红巾军治下的官员,将领的待遇也仅仅是保证生活的体面一点而已,将剩下的钱粮全部用来置办武器铠甲。所以我杨友有什么资格在这个醉生梦死的地方享受山珍海味。”

  苗苗听了杨友的话后,也是非常震惊,她不明白手下有二十万军队的统领怎么会是这般摸样,她也不懂地理位置,但是知道,太行山以东一定是很大的地方。

  “跟了我你后不后悔?”杨友看着身上的美人问道,他现在的情绪有点激动。

  杨友现在非常渴望红巾军杀到临安来,然后将那些连洗脸水都要在外面买的达官贵人全部砍了,为那些生活在生死边缘的百姓出口气。

  杨友来到临安这段时间也是对南宋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里的达官贵人更是可恨,奢靡熏天,百姓苦不堪言,临安每年都有逃荒来的百姓,年景好的时候少一些,一旦有大灾就是成千上万的百姓逃荒到临安,这仅仅只是临安一处。

  但是,那些黑心的官吏根本不去救济这些百姓,即使朝廷有下拨的粮食,也被这些人私吞了,更可恨的是有些官吏还帮助倒卖饥民,男的为奴,女的为娼,从中获得好处,已经被李忠思想影响的杨友对这些深恶痛绝。

  苗苗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后悔。”

  苗苗一脸真诚地看着杨友,然后将玉手伸到了身下,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值得她毫无保留地伺候,她要安抚有些激动的杨友。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28909/15619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