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挟民之威,民心可用
曹魏西晋的洛阳城上承的是东汉洛阳城遗址。东汉末年,董卓焚毁洛阳,强迁百姓,至此东汉都城毁于一旦。
曹魏建国后,魏文帝迁都洛阳,从原遗址上重新修建而起,又自魏明帝大肆修建宫殿楼阁,以及晋武帝扩建城池面积后,都城布局逐渐成形,沿用至今。
与两汉洛阳城相比,魏晋洛阳城已大变其样,城市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形仍为坐北朝南格局,但为长方形,南北窄,东西宽,共分十二道城门,为内城外郭的套城格局。
城内有东西向横街,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区中部为宫城,即内城,南区即为城民所居。
宫城外则是一条南北主轴线,以此为街,即为铜驼街,从宫门直伸到南城城门宣阳门。
古代的城池并不大,又为了防止兵燹,修有高大的围城墙,所以也不会像后世那么容易扩建。
洛阳即使贵为帝都,市井繁华,但依旧逃不过这个圈,甚至还因此更难以扩大。
随着消息的飞快传播,洛阳城很快就传遍了。甚至已有消息走出了城内。聚集的市民越来越多。街道两旁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备用的禁卫军在宦官的指引和安排下,也开始出动。挤入人群,开始维持秩序,避免拥挤踩踏和斗殴。
刚经过兵乱,这时候的百姓还是对士兵充满了畏惧情绪的。而士兵也不手软,尽管在陪的宦官一再强调皇帝的旨意,不要伤害百姓,但教育个别典型的事,还是会有发生。
所以现场秩序很快就又井然起来。
司马炽高居辇车之上,沿着铜驼街,从北至南,带着百官,一行缓慢而行,巡视着洛阳城。嘶声裂肺,高呼着“朕不愿”,朝百姓们宣示自己的坚守决心。
他不怕把话说得直白,反而觉得说得越直白越好。他不否认一开始是作秀,利用民心宣传,但说到最后,其中也有他内心最深层的坚持和想法。
他身为皇帝,已经注定逃不掉这个时代。天下争霸,不管谁胜谁负,他都是那只鹿,只有他自己胜利,他才能最后从鹿变为猎人,主导这个时代。
如今的司马晋江山,已经病入膏肓。本来其立国之时,就把根基建歪了。八王之乱,又更加动摇了根基。
天下大乱,这是一次灾难,也同样是一次机遇。只要他能走到最后,通过铁与血,烈火重生,破而后立,国家就能重塑一次根基。
现在他所做的,就是在把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继而以攻破外部矛盾所积攒的力量,再攻破内部矛盾。
他与司马越的矛盾,是皇权与权臣的对立,这是内部矛盾。而且他已经成功喂了后者一颗带毒的甜美的糖果。后者咬钩,就会越陷越深入,还不带想挣扎的。
同样,掌权者与底层百姓的对立,皇权与豪门大族的利益冲突,上下不一心,这些都是内部矛盾。
如今有害但并不致命。
而现在他要团结这一切,那就是用命去威胁,用生存去威胁。一些高大上的理由,也许有人不会在乎,但没有人不会在乎生命以及生存。
所以他要足力宣传外部矛盾,乱贼。
乱贼会夺了他们的命,会夺了他们生存之地。会践踏他们的尊严,会剥夺他们平静的生活。
如果你不愿……
那么就站出来反抗吧。
司马越的牛车一开始与辇车并驾其行,但渐渐的,随着皇帝的高呼,百姓的回应,驾车的仆从一不留神就没有跟上。
错位之后,辇车似乎因没有了妨碍,越走越居路中,牛车就再难跟上了。不提仆从内心的忐忑,司马越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也没有朝仆从发怒。
此时,他的心思相当复杂。看着前方振臂呐喊的皇帝,他恍惚了。又心生嫉妒。
一呼百应,欢呼声震耳。这是他没有得到过的。也是他知道的,晋惠帝没有得到过,晋武帝也没有。
甚至在他的认知里,没有哪个皇帝做过这样的事情。
他又有点恼怒,恼怒皇帝一无既往的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顾忌。
不过他也有点高兴。他的人已经在努力传播南迁之事。
虽然经过一天的发酵,谣言四起,但不信者还是有不少的。故土难迁,没有人会轻易相信要毁家纾难之言,都心存侥幸。
如今皇帝金口玉言,固然其舌灿金莲,鼓舞人心,但实打实的亲口承认了这些事。
司马越想着。到了江南,我也要游街,登基的时候,誓师北伐的时候,我也要这样说。
从铜驼街到了宣阳门,一路行来,百官终于松了一口气。冷飕飕的寒风从帷帘吹进来,让他们身子直颤。
更要命的是,皇帝一路而来说的那些话。有识之士,莫不浮现出一个念头:罪己诏。
而且还不是罪己诏那么简单!
仅仅两天,才登基两天,皇帝一反储宫时的谦逊恭顺,而今处处不按套路出牌。
他们心颤。
熟悉了清谈施政,熟悉了无为治国,又刚经历战乱,他们最不喜的就是变动,就是猜不透。
看着辇车到了宣阳门,他们皆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结束了。
但,他们想早了。
百姓热血未冷,而显然他们的皇帝也如此。只见皇帝拉着太傅,直登城门楼。
“子民们,今天,朕还要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朕身边这个人。”
“他就是朕之皇叔,当朝太傅、爵封东海王的国之擎天柱、定海神针。”
“刚过去的诸王之乱,大家都知道。也深受其害。朕也是!”
“但朕毫不讳言,这是朕之司马家的过错。如今,乱事已经平定了,这就是朕之皇叔的功劳。”
“战争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身在其中,有时并没有办法。你们都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朕也有!”
“但现在还有人要从我们手里带走他们,奴役他们,甚至侮辱他们,杀害他们。”
“朕的高祖在朕登基当天,就降世警告给朕。说朕要做亡国之君,说朕的妻儿子女、兄弟姐妹都会死于乱贼之手。说朕的江山,大江以北,都会丧于敌手,百姓绝户。说你们,朕的子民们,十不存一,都会被乱贼所杀。”
“朕……说实话,不怕你们笑话。朕当时吓呆了,差点还吓尿了。”
“但现在,朕想明白了。”
“朕不害怕了!如果那些真会发生,那也是那时的朕所导致的。而不是现在的朕。朕很感谢高祖。高祖所说的一切,都让朕警醒。”
“为了这一切,不会发生。朕绝不再做以前的朕!”
“高祖还劝朕南迁江南,但朕拒绝了。朕要留在洛阳,用未来来检验,朕的努力有没有改变这一切!”
……
司马炽又说了很多。
百姓的欢呼声越来越高昂,而相反的,百官麻木了,除了个别人热血也被皇帝的演讲激起,更多的还有害怕和恐惧。
他们没有见识过平民的力量。在他们的认知中,愚民是最脆弱和反复的。也最实际,谁有口饭,他们就会跟谁。忠义、团结、反抗,这些都跟他们不沾边。
连孔子、老庄、老子都不知道的,何谈其他?
他们想不透皇帝为什么要对他们说这些话?气氛再怎么热烈,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反而将一些本来该密不可宣的事情,告知与众。这岂不是要天下乱上加乱?
一些心怀忠义的朝官也开始忧心忡忡。
皇帝终于停下了,坐着辇车,沿着铜驼街,从南往北,驶向宫门。
牛车上,司马越揉揉脸。脸被寒风吹得有点僵了,但最让他赧然的是,当皇帝让他讲话时,百姓欢呼,他竟一时脑袋空白起来。
嗫嗫嚅嚅半天,方才讲出了几句。就直冒大汗。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愤怒、难堪。这次肯定贻笑大方了。百姓心中肯定笑自己,堂堂的太傅东海王竟连话都讲不出。
看看皇帝。差距!差距啊!
司马炽此时心里也有点后悔。刚才一时孟浪,兴致高得忘了形。竟撺掇司马越也上台讲两句,哪知那堂堂的东海王能领军夺权又掌控朝堂,却说几句无营养的话,为难上了。
希望他还好吧。司马炽内心苦心道。
一路挥手,朝洛阳城民告别。辇车慢慢驶进宫门。也宣告着司马炽这一次亲民大会结束。
入了宫门,司马炽却被宫内的景象惊呆了。
“参见陛下!陛下万安!”只见还未曾蒙面的梁皇后正带着一群人朝他迎来,并齐声问候。
与梁皇后并行的竟是惠皇后。
(https://www.diandingorg.cc/lyd202483/113146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diandingor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andingorg.cc